第(1/3)页
歼灭日军一个整编旅团,当然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欢庆之事。
特别是在淞沪会战败退,日军数十万大军的兵锋直逼南京城下的关键时刻,有这样一场堪称辉煌的大捷,对于后面的南京保卫战,对于提振抗日军民的士气,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校长在心里数遍全国的军队,目前也只有周文这个小土匪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而且未来也许还会有更多更辉煌的奇迹发生在他身上。
可惜这样的人才,却是不能为自己所用,这让校长心中惆怅不已。
而由南京卫戍司令部报来的另一个消息,则是让这位校长又有些思绪难安。
日军居然在无锡屠城,这个消息让作为一国元首的校长心里激愤难当,但此消息一旦公诸于世,又为后面的抗战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其实到了现在为止,校长也没有跟日军死磕到底的打算和心理准备。
在他想来,如果在战争的初期就能给与日军一定的重创,然后向全世界展现了民国上下抵抗外敌的决心和实力,也许就能赢得国际上更多的声援,也有可能让日本人知难而退,适可而止。
届时,在国际干预下,中日双方也不是不能进行和谈的。
这才是他在淞沪会战中不惜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都投入其中,同时又同意了以南京城为战场跟日军进行一场举世瞩目的城市保卫战的原因。
最终目的,是想让日本人看到民国上下同仇敌忾、奋勇抵抗的意志和决心,从而收敛自己过于贪婪的野心,与民国进行谈判。
说到底,即使到了现在,即使北方的战局在周文佣兵团的神勇表现下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这位校长心中还是缺乏战胜日本人的信心。
在他看来,如果日军在无锡屠杀平民的暴行被公之于众,那就会激起全国上下新一轮的抗日浪潮,实际上就是断绝了跟日本人的和谈之路。
在这种情况下,谁跟日本人谈判谁就是卖国贼,就是助纣为虐的汉奸。
第(1/3)页